《江山如此多嬌》作品簡介
中國畫。傅抱石、關山月合作。1959年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會堂所繪的巨幅山水畫。毛澤東主席親為題句:“江山如此多嬌。”畫面上旭日東升,江山壯麗,表現出新中國的勃勃生機。
《江山如此多嬌》創作背景
1963年4月23日,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關山月在汕尾鎮(現為汕尾市)中心小學禮堂舉行文藝講座。當時,關老帶領兩個學生到汕尾漁村深入生活、寫生、獲取創作素材。海豐縣文化館美術組抓住這一難得機會,召集全縣各中學美術教師及一些美術愛好者,匯聚于汕尾,專程敬請關老講文藝創作中的一些問題。筆者當時是海豐縣東沖中學的美術教師,有幸聆聽關老的講話。
那天,惠風和暢,夏日初炎。關老滿面春風地和他的兩個學生步入會場,會場立即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。關老首先講述了《講話》中幾個重要問題,他希望文藝工作者一定要走與工農兵結合的道路,文藝一定要為政治服務,要為工農兵大眾服務。其次他介紹了他和學生到汕尾漁村深入漁民生活的心得體會,并現場作畫示范。最后,在與會者熱切的要求下,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他和著名山水畫家傅抱石合作、創作《江山如此多嬌》的創作經過。
當時,周總理十分重視這件事。他對兩位畫家說,應該把創作這幅畫看作一項政治任務來完成。并決定作畫地點選在故宮中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創作,《江山如此多嬌》這幅巨畫(長七米,寬五米)基本完成了。那時,周總理很忙,但他還是抽空來關心兩次。當創作即將完成時,關老他們專門請總理來提意見。總理看到即將完成的巨幅國畫,高興地走上前和兩位畫家握手道謝,然后笑著說:“畫面上這個太陽小了點兒,是不是可以再畫大些?”
總理望著兩位畫家,又說:“如果這幅畫懸掛起來,這個紅太陽肯定顯示不出她的雄偉,其象征意義也就顯示不出來了!你們看,我說的對不對?”關老介紹到這里,他微笑著,略仰著頭,象在回憶當時的情景一樣。原來,關老他們畫的紅太陽只有排球那么大,確實是小了一點,聽了周總理的意見后,他們立刻改進,把巨畫上端的紅太陽畫得比籃球還要大些。后來周總理看后,高興地說:“好嘛,這才表現其偉大的氣魄嘛!”
畫家簡介—關山月
關山月(1912.9—2000.7),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;廣東陽江人;早年拜師于“嶺南畫派”的奠基人高劍父;1948年后,任廣州市藝專教授兼國畫科主任;新中國成立后,關山月歷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、美術部副主任;1958年后,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院長、國畫系主任,廣東藝術學校校長,廣東畫院院長、名譽院長,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,廣東省文聯副主席,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、副主席;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;是第三至八屆全國人大代表;代表作有《江山如此多嬌》(與傅抱石合作)、《綠色長城》、《俏不爭春》、《漓江萬里春》等。
畫家介紹—傅抱石
傅抱石(1904~1965),漢族,江西省新余縣人。我國著名畫家,國畫大師。“新山水畫”代表畫家。原名長生、瑞麟,號抱石齋主人。1952年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。1957年任江蘇省中國畫院院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