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寬《溪山行旅圖》
《溪山行旅圖》簡介
《溪山行旅圖》北宋畫家范寬的傳世名作,絹本淺設色,縱206.5厘米,橫103.3厘米。站在畫軸前,只覺得大山壓頂,咄咄逼人,令人仿佛身臨其境。畫面 上部三分之二是滿滿的一座山峰,以粗筆濃墨勾勒山石的輪廓,然后以雄厚的中鋒,依石紋反復加皴其獨特的點皴(有豆瓣皴雨點皴芝麻皴刮 鐵皴多說),再層層籠染墨色,山石堅硬的質感異常強烈。然而在右邊半山之石縫,一股清泉幾經盤桓,一瀉直下,途中遇阻,分作兩綹濺落深淵。這懸瀑,在構 圖上極有意義,既加深了高遠之勢,又使堅固的山體包孕了柔和的動感,大山仿佛因此有了生命。下部則精細地刻畫了巨石山崗,溪水潺湲,古樹茂密,樓閣隱 現,一條崎嶇山路橫穿其間,行來一隊旅人,四頭騾馬載物艱難跋涉。比對大山的宏偉,人顯得如此渺小,不過是匆匆過客。這幅典型的北方全景山水的高遠構 圖,已與李成慣用的平遠構圖大不同,似乎更多地接受了荊浩的影響。而范寬獨具個性的藝術表現力,也促成這幅畫成為千古之豐碑。雖然后人學范寬的不少, 但是學其構圖者總也不如其山勢雄偉逼人,學其皴法者總也不如其石質硬朗厚重,故難以形成流派。照說崇尚淡墨輕嵐的董其昌似乎不能認同此畫,但董還是被 其強悍的藝術感染力所折服,贊為宋畫第一。而現代畫家徐悲鴻則更是情有獨鐘,他以為中國所有之寶,故宮有其二,吾所最傾倒者,則為范中立《溪山行旅 圖》。大氣磅礴,沉雄高古,誠辟易萬人之作。
范寬簡介
范寬,北宋畫家。一名中正,字仲立。華原人(今陜西耀縣),華原(今陜西耀縣)人,或作關中人。生卒年不詳,活動于北宋早期, 仁宗天圣年間(1023-1031年)尚在。性情寬緩,氣度闊大,人呼之范寬。
他畫山水初學荊浩及李成已甚精妙,既而領悟到: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,吾與其師于人者,未若師諸物也。吾與其師諸物者,未若師諸心。于是范寬深入 自然山川,長期居留于太華、終南諸山,觀察體驗云煙慘淡,風月陰霽不同自然氣候下山水的形態變化,終于創造了與李成迥然不同的壯美景色,又擅畫雪景。他所 畫崇山峻嶺,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,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皴出富有質感的山石,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,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山巒渾 厚,勢狀雄強的特色,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