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書法家曾學斌先生
凡人為一事,以專而精,由紛而散。荀子云:“耳不兩聽而聰,目不兩視而明。”莊子曰:“用志不分,乃凝于神。”此系至言也。學斌潛心書道20余年, 早先避居川東一小鎮,居漏巷,寡見聞,然于書道,孜孜以求,寒暑不輟;其間有學之困,更有思之困,然思之困則學必勤。書雖小道,然勤學精思,缺一不可,舍 其一,即辛苦百年,亦少尺幅之人彀。當世人之,求名唯恐不驟,求效唯恐不捷。面對眾多同道之少年得志者,學斌顯得從容不迫。寒來暑往,黎明即起,觀書習 字,以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之恒心做著自家功課。“慢慢來”是其口頭禪也。蓋“百尺之樓,基于平地;十丈之帛,寸尺所積。”學斌以法帖翻破、硯池磨穿之精 神,首尾不懈,終于積有所成。此所謂天道酬勤,信不虛也。

?學斌數年前方移居重慶,不幾年間,書藝大進,其一緣于十數年間孜孜以求所奠定的 扎實功底,再緣于與重慶諸名家游,可謂技道兩進也。其書于漢碑用功最勤,于貼亦多所涉獵,其隸書寢饋于《石門頌》、《西峽頌》、《曹全碑》、《封龍山頌》 及《禮器》諸碑。楷書從唐楷入,再習大小二爨及中岳靈廟諸碑,取其質樸厚重之意,行書遠習二王,近取謝無量、陶博吾諸家。近年著意于將帖之流變融于漢魏碑 刻之莊嚴肅穆中,其用筆妙在含裹,不事披露;結體平實,古質昂然;其小字行書進展神速,已漸得“通盤”之大意。或謂書乃心聲,不可違心而出。學斌乃性情中 人,喜把盞為樂,以豪爽之性寓之于書,自無嬌柔裝束之意,卻有氣足軒爽之勢。雖然其書亦含有流行書風之元素,然較之當今以“做字”為尚的時風,自是多了幾 分可貴之“書寫性”。筆硯之余,學斌深明“讀書多,積理富”之理,復不廢書論之研究,已有論文多篇見諸于報刊雜志。次尤為可貴者也。

學斌書具質樸之氣象,近年所作愈見進境。清袁枚《隨園詩話》云:“詩宜樸不宜巧,然必須大巧之樸;詩宜淡不宜濃,但必須濃后之淡。”此系詩之的論,如論書之“絢爛之極復歸平淡”是也。此語錄出,吹毛求疵,當與學斌共勉,想兄亦自當會心一笑也。
——漆鋼 (中國書協理事、行書委員會委員、重慶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