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文斌先生多年來醉心于中國畫的創(chuàng)作和研究,題材和藝術(shù)表現(xiàn)手法十分廣泛,山水、花鳥、人物均有涉獵,但不論任何題材的作品,給人的強烈印象是清純、寧靜、溫文、高雅,充溢著傳統(tǒng)國畫的神韻和氣息。
肖文斌頗能把握表達情感的尺度。他的花鳥畫盡管感情充沛,張力彌漫,卻不流于恣意的宣泄和氣勢外露的揮灑,而是將強烈的情感包容于深沉之中。在注重造型、神情刻畫的同時,更講究發(fā)揮水墨畫的用筆和用水的綜合特點,追求更強的墨韻效果,并有意識地簡化局部細節(jié)描寫,加強畫面的筆墨張力和氣韻流動感。肖文斌的山水畫題材廣泛,青山綠水、春雨初霧、煙崗飄渺、潺潺流泉皆可入畫,并具有極強的造型能力,各種山河、景物皆能諳察默識,熟記于胸,但又不拘泥于客觀物象的感悟,幾乎每件作品皆可撩撥起讀者對于質(zhì)樸生活和大自然的無限眷戀。其筆下也因此而流淌出濃濃的人文氣息。品其畫作,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,令人備感賞心悅目,韻味悠長。
任何藝術(shù)的精神再現(xiàn),都必須以一定的表現(xiàn)形式為依托。以現(xiàn)代人的審美情趣支發(fā)現(xiàn)、捕捉自然蘊藏的美,領(lǐng)悟自然美的涵義,使作品成為自然物和感情神遇之后自然流露的軌跡,是肖文斌對繪畫的理解。他的作品所表現(xiàn)的多不是物象本身的真實,而是從中提煉出一種精神和氣質(zhì)的美,即大自然中那蓬勃的山野之氣和生生不息的精神。他呼喚花鳥畫追求總體精神和氣勢,追求開合開趣,表現(xiàn)那生生不息的自然精神。肖文斌善于創(chuàng)造屬于自己的統(tǒng)一風格,反對玩弄形式與技巧,在他這些構(gòu)圖飽滿、力度強烈和色彩豐富而斑斕的一幅幅花鳥畫前面,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,感受到歡暢的、明朗的、健康向上的美。
欣賞肖文斌的《歲寒有節(jié)》、《國色如霞》等作品,非常執(zhí)著、堅定、大氣磅礴,這主要是因為他善于擇取諸家花鳥畫大師的長處,吞而有吐,吐納古今,化育自我,有二種"吞吐大荒"之氣概境界。他常畫風雨中挺立的翠竹,歷盡滄桑而生意蓬勃的古梅壽石,碩大無比懸垂累累的南瓜葫蘆,葉大花肥香遠益清的荷花,還有那盤曲纏繞如萬歲枯藤的藤條瓜蔓......彼此襯托,表現(xiàn)了一種重、厚、雄、茂的大美,在表現(xiàn)具體感受的同時,歌頌了旺盛而永恒的生命力。
正是由于肖文斌的篤學(xué)善悟,近幾年取得了豐碩成果,中國畫《塞外悠悠》入選慶祝建國四十周年全國書畫大展獲佳作獎、《寂靜的叢林》獲全國"金鵝獎"書畫大賽三等獎,《新竹》入選黑龍江省書畫展,《歲寒有節(jié)》入選全國首屆竹文化書畫展等,并有多件作品被國內(nèi)單位和國際友人收藏。
生活中的肖文斌是位擁抱社會、擁抱生活、擁抱自然的謙遜畫家,平日不善言談,淡泊名祿,工作之余惟潛心作畫,并以淡淡的墨訴說濃濃的情,以漫漫的筆描繪切切的意為人生樂事。
原載:99字畫網(wǎng)(轉(zhuǎn)載需以鏈接方式注明出處,以及本聲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