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藝術形象的墨竹,大部分寫竹者都以折枝為表現形式。在國畫竹子的一枝一葉中表現竹之風晴雨露之態、偃仰垂伏之勢,這一枝一葉雖然簡單,但真的是簡而不單,呈現出無盡的風姿。
欣賞墨竹名作,最為豐富的是風竹。因為風中之竹姿態優美、豐富多變,在微風中枝葉搖擺、風度翩翩,有清風徐來,即有順風飛動的美感,又有笑傲狂風的精神,使人心生敬意,神氣倍增,應該說風竹是最能體現墨竹精神的藝術形象。風竹之外,雨竹又是被普遍應用的一種形式,這種方式很有效地解決了墨竹線多面少的缺憾,雨中竹葉層層而累,筆墨滋潤,體現一種竹子在雨中的秀潤形象,清新可人、溫潤沁心,無論大小尺度都有特殊的美感。其他如青竹之節律、霜竹之偃仰,都能各盡其姿,盡展其態。
墨竹氣象與經營位置,由于每個畫家藝術取向的不同,又有不同的藝術形象和藝術風格。或者說,墨竹發展的歷程就是文人畫家不斷豐富形象的過程。靜夜燈下,翻看墨竹畫冊,一幀幀富有作者濃郁風格的作品映入眼簾。
呂正明善畫斜下一枝,在絹帛之上畫細筆撇竹,竹枝彎曲,竹葉翻側,其竿如鐵,自成S型曲線,隨手生枝葉,動感很強。燈下細品,枝葉似動,這以形象被固定下來,成為崖山墨竹的代表形式。
戚明嚴謹,雖心慕文同之竹,但自己動起手來卻一枝一葉交代清楚,答復作品全景式結構圖也能一絲不茍,枝葉累疊,這又開了墨竹嚴謹一路,后世很難超越。
李明成把枯干和奇石石秀竹結合在一起,及表現作者自己身世心境,也為墨竹探索了組合模式,隨著不斷地豐富完善,與墨竹為伍者多為奇石、蘭花、梅花、松柏、芭蕉、枯木等等。
原載:99字畫網(轉載需以鏈接方式注明出處,以及本聲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