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鄭板橋,生于1693年11月22日,卒于1765年1月22日,享年73歲;應(yīng)科舉為康熙秀才,雍正十年舉人,乾隆元年(1736)進(jìn)士。官山東范縣、濰縣縣令,有政聲“以歲饑為民請賑,忤大吏,遂乞病歸。”做官前后,均居揚州, 以書畫營生。又名鄭燮,江蘇興化人。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藝術(shù)名人,“揚州八怪”的主要代表,以三絕“詩、書、畫”聞名于世的書畫家、文學(xué)家。他的一生可以分為“讀書、教書”、賣畫揚州、“中舉人、進(jìn)士”及宦游、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。
從藝歷程
1693年癸酉,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于興化城東門古板橋。
1697年 4歲,母汪夫人去世。
1698年 5歲父繼聚郝夫人。
1707年 14歲繼母郝夫人卒。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于是年前后。
1713年 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。
1716年 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。
1717 年 24歲中秀才。
1719年 26歲開始教館。
1723年 30歲父鄭立庵卒。
1724年 31歲約于本年賣畫揚州,陸續(xù)約十年時間。其子亦約于本年夭折。
1732年 39歲,妻徐氏卒。
1733年 40歲,秋赴南京參加鄉(xiāng)試,中舉人,作《得南闈捷音》。
1736年 43歲二月,揚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,題《西江月》一闕。
1737年 44歲,二月至三月,在京應(yīng)考,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(jìn)士。
1738年 45歲,乳母費氏卒,復(fù)得程羽宸資助,納饒氏。
1743年 50歲,春為范縣縣令,兼暑朝城縣。
1745年 52歲妾饒氏生子。
1747年 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,連任七年。
1753年 60歲年底,卸去縣官職務(wù)。
1756年 63歲與李禪、李方膺合作《三友圖》。
1765年 73歲4月作《竹石圖》,5月3日作《修竹新篁圖》。1765年乙酉之年(乾隆三十年)的十二月十二日,病逝于興化城內(nèi)升仙蕩畔擁綠園中,身后無子,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,葬子城東之管阮莊(今大垛鎮(zhèn)管阮村)。
代表作品
著作有《板橋詩鈔》、《板橋詞鈔》、《板橋家書》、《板橋題畫》、《板橋先生印冊》等自刻本行世。
代表作品有《蘭竹卷》、《花鳥圖軸》、《蘭花》、《蘭石圖》、《蘭竹軸》、《墨蘭》等作品。
藝術(shù)成就
他擅畫花卉木石,尤長蘭竹。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,藉草書中之中豎,長撇運之,多不亂,少不疏,脫盡時習(xí),秀勁絕倫。書亦有別致,隸、楷參半,自稱“六分半書”。間亦以畫法行之。印章筆力樸古逼文、何。為人疏放不羈,以進(jìn)士選縣令,日事詩酒,及調(diào)濰縣,因歲饑為民請賑,忤大吏,罷歸,居揚州,聲譽(yù)大著。
恣情山水,與騷人、野衲作醉鄉(xiāng)游。時寫叢蘭瘦石于酒廊、僧壁,隨手題句,觀者嘆絕。著有《板橋全集》,手書刻之。所作賣畫潤格,傳頌一時。為“揚州八怪”之一,其詩、書、畫世稱“三絕”,擅畫蘭竹。鄭燮一生畫竹最多,次則蘭、石,但也畫松畫菊,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。
鄭燮為官清廉,后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,身無長物,只有寥寥幾卷圖書,便以賣畫為生。為“揚州八怪”之一,其詩、書、畫被世人稱為“三絕”。其詩宗陶淵明、陸放翁,畫竹似蘇東坡。鄭燮以篆、隸、草、行、楷等各種書體的字形,并以蘭草畫法入書,形成有行無列、疏密錯落的書法風(fēng)格,創(chuàng)造了“六分半書”的書體,后人亦稱之為“板橋”體。
作品欣賞
鄭板橋作品
鄭板橋作品